少年包青天 I

 

包青天乃我国民间故事中的清廉典范,为人刚毅耿直,不畏强权,为贫苦老百姓洗雪沉冤,而流传中有关包青天的故事,除带出了家国民族之大义大节外,还有着正确浓厚的忠孝节义,和强烈的善恶是非观念,令观者在娱乐之余,亦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本剧借少年包青天的破案事迹及爱情故事,加上崭新的推理故事包装,增添年青一代的观赏兴趣,务求把包青天故事中的哲理教诲年青化,令年轻一代能及早接触中国传统美德,和认清大是大非,寓教于娱乐。

 

宋仁宗年间,庐州有一聪明机智,却生就一副黑黝面容的青年,此人便是包拯!他以无穷豁智,累破奇案,为人伸冤,赢得众口称誉!

包拯有一同窗同学,乃府尹之子,公孙策!公孙策智慧过人,自视甚高,与拯堪称一时瑜亮,然每次查案,皆败在拯手下,令策又妒又恨。

拯母亲沈氏,为一名大夫,开设了青天药芦,悬壶济世,闲时替官府作验尸工作,包拯之一切医理知识,皆传自沈氏,这对日后的查案工作,有莫大帮助。

 

 

第一单元 名扬天下

第一集
北宋仁宗年间,朝廷软弱,北方辽国,高丽等对大宋国土均存觊觎之心。庐州某书院学生包拯不仅才学出众,而且思维缜密,善于推理。包母医术高明经常被官府请去验尸,母子二人协助官府破了不少案件。高丽为了与大宋修好,决定将高丽郡主嫁与大宋国王,途径庐州险些被黑衣人所刺,幸被包拯救下。

第二集
太子见民女小艾貌美,将其强回府中欲对她施暴。不料小艾被“女鬼”救走,太子和高丽七皇子先后被杀。高丽军两万兵马集结在边境要求北宋迅速查出真凶,战争一触即发。为免生灵涂炭,宋仁宗派八贤王到庐州缉凶。

第三集
轻功绝佳的凌楚楚救了小艾,原来她就是“女鬼”。庐州府尹想杀掉她们向高丽仁交代,包拯施计为二人洗清罪名。包拯认为应该重点调查黑衣人的来历,不料发现几名黑衣人被集体杀死,而且是被高手一剑毙命。

第四集
包拯发现高丽郡主的使女乔装成宋人买回打胎药,顺藤摸瓜她查出了郡主与高丽使者崔尚书的私情。二人承认向恋但否认杀人,八贤王却认为将案情定为高丽内部争斗可以化解两国矛盾,阻止包拯继续追查。

第五集
八贤王被包拯的真诚感动,给他三天时间破案。小艾被发现上吊自杀,遗书上写明自己因不甘受辱而怒杀皇子。包拯见遗书上的字迹可疑,又联想到种种细节与人情不符,怀疑凶手另有其人。

第六集
包拯终于查出真凶,他竟是包拯的好友,官府公差沈良。沈本是辽国人,潜伏宋国十余年,伺机挑起北宋,高丽战争,使辽国从中获利。大宋百姓免受战争之苦,二十岁的包拯初试锋芒而名扬天下。

第二单元 血祭坛

第一集
书院才子展俊生性自负,常与同学发生争执。一日他与公孙策口角后,二人相约下学后在作理论。不料次日清晨展俊被人发现死在屋中,包母验尸后认为他是被人用大锤重击而死。公孙策因曾与展俊发生争吵而嫌疑最大,被收监入狱。

第二集
展俊的弟弟展昭武功高强,发誓要为哥哥报仇,试图杀死公孙策。包拯通过展俊尸上的几处细节证明公孙策与展俊死的时间不能谋和,有不在现场的证据,证明公孙策的清白。

第三集
山洞中有严厉的诅咒,并有数具石象描述了各种另人毛骨悚然的死状,其中一具石像的死法与展俊一模一样。负责破案的扬大人认为这是侉屹族的血祭坛,并怀疑展俊的死是因为擅创禁地而遭诅咒。不料几天后扬大人暴死,心被挖走。

第四集
书院里包拯的老师遇害,手握重兵的穆都统突然来到,封锁了书院,严禁包拯等人协助破案。一个有武功的瞎子夜探血祭坛,与一神秘黑衣人交手,当他再探血祭坛时被穆都统抓走。深夜,一个带面具的人救走了瞎子,而他竟是穆都统。

第五集
包拯的知己,音乐老师蒙放也被人所杀,头被砍掉了。万分悲痛的包拯决心查个水落石出,他来到侉屹人原先聚居地的遗址,发现他们竟是被残忍的集体灭族而死的,这个惊人的发现使案件的侦破有了转机。失踪三天的穆都统回来了,但马背上驮的却使一具尸体。

第六集
在为穆都统下葬时,早已死去多时的穆都统的眼中竟然流出了血水,这一细节给了包拯新的启示。神秘的祭坛诅咒之迷终于解开了,这是侉屹族死里逃生的两名后裔长大后为族人报仇而进行的复仇计划,而凶手却是包拯最热爱的人......

第三单元 隐逸村之迷

第一集
包拯同凌楚楚,展昭同赴汴京准备参加两月后的会考,途径楚楚的家乡隐逸村。几个月前,凌父的结拜兄弟卓七被杀并砍去右臂,凌父也突然失踪,楚楚希望包拯能帮他找回父亲并查处卓七叔的死因。

第二集
村里青年卓云,扬开为获取楚楚芳心互相竞争,而扬开同楚楚的继母暗中有染,两人各怀心事。一名自称龙秋燕的少女闯入隐逸村,来历不明的她竟令凌父的另几位结拜兄弟张三,李四,朱六大为恐慌,担心她是朝廷派来的,三个人因意见不和大吵一架,在回家的路上张三被杀并砍去一条腿。

第三集
楚楚告诉包拯,村里的六家人每家都保存有一具干尸,而且每具干尸都缺了身体的一部分。包拯注意到死去的两人被去的部位都与自家干尸缺少的部分相同,更奇怪的是,朱六惊恐的大叫“干尸复活”,在众人的追问下,李四将出了干尸的来历......

第四集
村人发现山洞中有一可疑之人,包拯建议用火将其逼出,没想到他竟是失踪多日,已经疯癫的凌父.大家将其救回诊治,发现他中了剧毒暗器"暴雨梨花针".正当他的情况日益好转,快要清醒的时候,却在展昭的严密保护下被人砍去头颅而死.

第五集
朱六也被害了,身体同样被砍去了一部分.包拯上山寻访,在山上发现了一座孤坟和一间废弃的小屋,屋内陈设用具显然是一女子的卧室.朱六的独生子正德一直暗中跟踪包拯,深夜又潜入卓云的房间企图杀他,不料反被卓云所杀.

第六集
众人发现正德的房里挂满了楚楚的画像,原来他一直暗恋楚楚.众人认为一定是正德为了得到楚而一再杀人,而包拯却指出真凶是卓云,并且施计逼卓云说出真相,原来这一切都和干尸有关.包拯等人踏上旅图.而庞太师带兵烧了全村,杀死了原为大内高手的李四,只为埋葬二十年前宫廷中的一个秘密.

第四单元 殿前扬威

第一集
包拯等人来到京城与公孙策会合,他们又遇上庞飞燕,当今太师之女,考生中盛传湖边有一名妓云之墓,谁能猜透墓碑上诗文中的含义便能高中状元。考试前一天考生阮文浩,向天问自称状元非己莫属。

第二集
考试前一天,包拯打开试卷正在审题,却见旁边的阮,向二人不假思索的奋笔急书。考试第二天,考场突然大火,将第一天的考卷全部烧光,阮文好死在书库里。考生中流传着一本影射包拯为夺状元而杀人的书,包拯有口难辩。

第三集
考试第三天,向天问发现死在谁缸里。年轻的皇帝为与一手遮天的庞太师抗衡,希望广纳闲才,亲召包拯,限他在三天之内全权负责破案,然而就在此时,客栈酒保八斤在突发横财之后,被发现淹死在湖中。

第四集
飞燕建议大家划船游玩,以便为包拯散心。船至湖中,飞燕与考生赛中原不慎落水,包拯发现原来赛中原的一条腿是假肢,联想到种种疑点,包拯认定赛中原便是凶手,将其缉拿归案。当官府将判决赛中原斩首时,包拯却发现赛中原之案疑点重重。

第五集
包拯重验周八斤尸体,发现他是被人毒死的。包拯认为自己判断有误,推翻了原来的想法,从刀下救出了赛中原。从云双的碑文中,包拯悟出了杀人着的动机,他设下圈套诱真凶现身,凶手果然中计。正当凶手原形毕露时,庞太师却在此出现。

第六集
在八贤王的帮助下,真凶被押上公堂,他竟是庞太师的女婿,主考官崔明冲,也就是云双昔日的恋人。为了怕人揭穿他们的关系,崔明冲不惜连环杀人。包拯破案有功,但却耽误了考试,他辞去皇帝赐予的官职,准备明年再考。

第五单元 五鼠闹相国

第一集
在回庐州的路上,展昭将包拯带到了他出家的相国寺。寺的附近有五个孤儿,号称“五鼠”,经常偷吃寺里的东西。包拯等人来到寺里的第二天,寺中住持衍悔的四大弟子之一戒空从山上掉下摔死了,而他死前曾与来偷东西的五鼠之一“锦毛鼠”发生争斗。

第二集
第二天一早,大家发现衍海大师在屋中突然圆寂,全身筋脉尽断。有人猜测他是练功走火入魔而死,但公孙策在大师的房内发现了可疑的迹象,证明曾有人在大师死前进入房间,从遗留下的一个小脚印判断,来者应是孩童。

第三集
五鼠被抓到寺里,态度恶劣,口出恶言,锦毛鼠还声称曾看过寺中的武学秘笈《大日如来咒》,他们被押进地牢。深夜,在寺中作客的西夏僧人达摩智放走了五鼠,但威逼锦毛鼠背出《大日如来咒》,锦毛鼠不从,达摩智给他服下毒药,并和突然而至的一黑衣人交手。第二天,大家发现达摩智已经死去。

第四集
巡抚杭天豹与严梅是故交,对《大日如来咒》一直存有觊觎之心,为得秘笈他借为锦毛鼠发功疗伤之际,逼其背诵,但毫无结果。一名神秘的黑衣人再次出现与杭天豹激战,当众人发现时,杭天豹已经死在药房中。

第五集
公孙策在药房现场发现杭天豹死前用剑写下了“戒”字,怀疑凶手是寺内“戒”字辈的僧人。他还注意到凶手留下一个破绽:杭天豹是左撇子,死后却是右手握剑。

第六集
包拯从锦毛鼠身上的文身洞悉了全部秘密,他召集众人,指出凶手便是四大弟子之一的戒贤。原来三十年前衍悔曾犯下色戒,锦毛鼠便是他的孙子,戒空、达摩智与杭天豹发觉了这个秘密,以此为要挟索取住持之位或秘笈,戒贤为维护他所热爱的大师和相国寺的声誉杀了他们,衍悔也自尽了。包拯破案后,寺里人执意要他作新住持,包拯无奈地逃走。

第六单元 魔法幻影

第一集
为躲避去相国寺当住持,包拯与公孙策在返乡的路上分手,公孙策与展昭等人夜宿一小镇的客栈上,与一个名叫“彩云天”的杂耍班相遇。杂耍班内关系微妙,气氛紧张,武师熊原、雷石为一双鞋竟大打出手。店主戚老爹与其义女丫头也神秘莫测。

第二集
杂耍班在表演时出了人命,熊原被绑在身上的火药炸死,接着雷石也失踪了。公孙策在山上发现了被巨石压死的雷石,他已被砸得面目全非。杂耍班内的康桥姑娘声称,熊、雷二人都对自己有意,他们是为争风吃醋而两败俱伤的。

第三集
公孙策在雷石的口中发现一根鱼刺,而他记得在饭桌上雷石是不吃鱼的。公孙策怀疑死者不是雷石,他很可能还活着。事实果然如他所料,在一个被杂耍班称作“鬼洞”的地方,康桥与雷石正在寻找他们梦想中的宝物,康桥趁雷石不备一刀将其杀死。

第四集
康桥等人打伤监视他们的官兵,再次闯入洞中。洞内,公孙策已布下了天罗地网,正当双方激斗之时,另两名黑衣人也与康桥厮杀在一起。作恶多端的康桥终于被擒,黑衣人……戚老爹和丫头讲出了他们的真实身份。公孙策在家乡庐州与包拯巧遇,正当几人准备回家之际,官府贴出布告:八贤王将于六天后问斩,心急如焚的包拯匆匆再赴京都。

第七单元 翻龙劫

第一集
包拯见到八贤王,得知事情原委:在朝延祭天的那天,八贤王提前来到大殿,随即便被迷药迷倒,等他醒来时看见自己手里握着一个血迹斑斑的铜烛台,而宫女秀珠已死在脚下。皇帝赐给包拯一枚金牌令他负责破案,包拯决心还八贤王一个清白。

第二集
包拯发现宫中的迷药“七星海棠”被盗,而秀珠的指甲里也有这种迷药,在秀珠的房间里他还发现一幅书法,字里行间暗含着“千波殿”三个字。包拯向宫内人询问,宫中对千波殿的事讳莫如深,包拯冲破太监首领郭槐的种种阻挠,终于见到了被囚禁在殿中二十余年的李妃。

第三集
秀珠死前在卖面的六子那里留下一幅画,画上是一个怀中抱着一口锅的人。包拯认为这幅画暗喻凶手是太监郭槐。协助包拯破案的捕头小刀突然被杀,上面用鲜血写着“郭槐杀我”。包拯闯入宫中,夜审郭槐,但从郭槐的供词里,包拯认为凶手另有其人。

第四集
包拯在公孙策的提示下明白小刀其实是自杀,目的是掩护主人。他终于搞清是谁要嫁祸郭槐,他和公孙策逼八贤王承认:这一切都是他布的局,他愿意承担所有的责任。楚楚发现爹爹的遗物……一块黄绫襁褓沾上酒后显出字迹,包拯看后拿着襁褓直奔六子面馆。

第五集
六了曾对包拯说过他也有一块黄绫襁褓,包拯发现两块襁褓对在一起才是完整的,而上面的字迹全部显现出来后令包拯大惊失色。庞大师要亲自监斩八贤王,千钧一发之际包拯等人截法场救了无辜的八贤王。众人被召到金殿上,包拯讲出了“狸猫换太子”的往事。

第六集
原来当年李妃与皇后几乎同时分娩,御命谁先生男婴即立为太子,皇后与庞大师串通将李妃先生之子以狸猫掉包,污蔑李妃是妖孽将其打入冷宫,抱出宫去的皇子即是今日的六子,真相大白后庞大师欲杀包拯和六子灭口,幸被八贤王救下。皇帝将李妃送出宫去与六子团聚,条件是二人永守秘密。包拯不愿加入官场的争斗,婉拒皇帝所赐官职与众人回乡。

 

少年包青天 II

 

    生就一副黑黝面容,人称包黑炭的包拯,以无穷智慧,累破奇案后,除赢得世人称誉,更与当今皇上宋仁宗成为莫逆;但包拯不贪图功名利禄,母亲沈氏告老还乡,于庐州当教书先生,春风化雨;可惜是贪官污吏,祸国殃民,包拯为就黎民于水火,终敌不过宋仁宗的真诚相邀,接过御赐免死金牌,再次踏上征途,面对害人之贪官及耸人听闻的奇案。

  公孙策于包拯归隐期间,不断钻研医卜星相,充实才学;当公孙策得知包拯要再次为民请命,公孙策誓死相随,除履行惩恶除奸的天职外,亦希望有一日能超越包拯的大智大慧。

  小展昭年少气盛,早已欲在江湖上扬名立万,得包拯相邀共赴危难,小展昭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与包拯、公孙策再次并肩作战。



 

=== 皇帝密令 ===

  大宋皇佑(宋仁宗〕年间,国泰民安,岁月平和,但久安之后朝纲亦开始松弛,一些权倾朝野的官吏们不务正业,一心只想着叙迁官品,谋得差遣,为了达到目标,巴结上司、请客送礼、贪污贿赂。

  包拯接到宋仁宗的紧急传召,要他立即上京查案。

  原来自赈济水灾的一笔官银,被发现遭有关官员中饱私囊后,朝中不少官员离奇死亡,皇上深知此事必与朝中贪污舞弊之风有关,决定要彻查到底,但是其中一些朝廷大官均是其身不正,为求独善其身,其他官员根本不敢着意追查;仁宗苦无良策,只好邀请包拯
出山赋予皇帝密令找出个中因由;包拯这一次可以说是挑战满朝权贵,危机重重。

  包拯得公孙策及展昭协助调查,发现案件错综复杂,其中死者更是遭到杀人灭口,自杀只是凶手的烟幕
……

  但包拯等锲而不舍,终将这一起案件的罪魁祸首——贪官除克俞揪出,给朝廷内不正之风一记当头捧喝!

  调查过程中,包拯拯救了民女湘湘一家的性命,湘湘自此侍奉在包拯左右,成为包拯的红颜知己。

  另一方面,由于除克俞乃小皇叔襄阳王的宠臣,包拯从此与襄阳王结下不解仇怨。

=== 龙魔传说 ===

  河南附近龙泉镇最近传出龙魔害人之说,言之凿凿,多名少女更在同一时间突然横死,弄得人心惶惶。

  包拯插手调查,原来龙魔的出现乃千门百将之中的谣将所为,骗徒小蝴蝶等虽然落网,但包拯从蛛丝马迹中发现杀人凶手必定另有其人
……

  真正的凶手原来乃军机大臣丁谓。丁谓当年曾在宋真宗微服出巡来到龙泉镇之时,派出杀手刺杀真宗,幸真宗得到一武功高强的民女程氏所救。丁谓得知程氏的后人——小蝴蝶重现人间,便将龙泉镇附近与小蝴蝶年龄相若略懂武艺的少女均一一杀死,宁枉无纵,实行斩草除根;幸得包拯等抽丝剥茧,除查出真相外,更意外发现小蝴蝶竟是先皇真宗与程氏所生……

  丁谓因此事而被仁宗责怪,从此大权旁落,再难翻身。

  朝廷中另一伙势力
——襄阳王却乘时而起,勾结宦官郭槐,取得刘太后的信任,等待时机某朝篡位……

=== 亲不敌理 ===

  包拯被皇上召回宫中,小蝴蝶一起同行,途中遇上一队趾高气扬的镳师,小蝴蝶受不了镳师们的气焰,不理包拯的阻止,连夜赶到山野外准备将镳师们好好教训一番;那知小蝴蝶却只发现镳师们的一具具尸骸……

  包拯决定亲自调查,另一方面公孙策亦与包拯订下战书,看谁能早日查出真相;公孙策发觉最值得怀疑的乃当地的武林高手,平时喜爱作威作福的二世祖王朝,及其手下马汉!但从种种蛛丝马迹,包拯却持相反意见,只是感到二人是无辜的,于是决定为他们翻案;但二人平时欺凌弱小,素为所垢病,故人们亦对包拯的为人有所微言!但包拯抱着信念,不枉不纵,继续努力彻查,终查出原来是自己的堂侄儿包勉勾结山贼,杀人夺镳!亲不敌理,包拯著府尹将包勉斩了,但却被公孙策所阻。

  包拯大愕,原来公孙策认为包勉虽勾结山贼,但根据大宋律例,罪不致死,包拯虽铁面无私,但这次因伤痛亲族所为,故矫枉过正
……包拯被公孙策晓以大义,有如当头棒喝,与公孙策更是惺惺相惜,而公孙策表面上虽仍冷言相待,暗里却对包拯之铁面无私敬重不已!

=== 盗宝谜团 ===

  包拯等终赶回皇宫,宋仁宗得知小蝴蝶原来乃先皇真宗的私生女,决定策封小蝴蝶为娉婷公主,小蝴蝶这脱缰野马被困于宫中,当然发生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宫中趣事……

  开封城即将举行十年一度的国宝展览,利之所至,江湖上各方人马当然对宝物虎视眈眈;仁宗著包拯等负责看守宝物,以策万全;可惜事与愿违,大大小小的宝物在包拯等重重保护之下仍被离奇盗去!皇上因此龙颜大怒!

  包拯本以为案件乃隐侠沈仲元所为,但与沈仲元一翻交手之后,包拯发现沈仲元为人侠义,并非盗宝之人;包拯等重组线索,终于理出头绪,结局出人意外,匪夷所思
……

  仁宗于案发期间,被襄阳王有机可乘,差点命丧黄泉,幸得展昭舍身相救,仁宗才得以保全性命,仁宗感激展昭救命之恩,赐予御猫一衔,但因展昭年级尚小,要到十八岁后仁宗才正式赐封!

=== 围城告急 ===

  大贪官于大鹏予偏远的围城崖州一带,拥权自大,贪赃枉法,致使民不聊生;包拯、公孙策及展昭等决定赶往崖州,一惩奸雄!

  包拯们到达崖州后,当地却发生了一连串杀人事件,而从种种的蛛丝马迹来看,包拯竟然成为最大的疑凶!包拯遇上一生最大危难,誓要还我清白!

  包拯虽被通缉追捕,仍以身犯险继续调查,终发现所谓杀人证据乃是被人刻意嫁祸,案件背后隐藏着极大的阴谋!

  原来于大鹏得知包拯前来调查自己的贪污罪证,便欲先下手为强,诬陷包拯杀人,以除大患。那知阴谋却被包拯揭破,于大鹏唯有兵行险招,决定将包拯先斩后奏!有道说山高皇帝远,包拯被困围城,无法向京城告急,性命危在旦夕
……

=== 忠孝难全 ===

  自丁谓失势后,襄阴王巧取豪夺,顺利将镇守边城三军收归势力之下,只剩南方大将军文淮不肯靠拢;新仇旧怨,积重难返,襄阳王誓要将文淮除之而后快!

  文淮突被皇上三度奏折急召回宫;回宫途中,文淮与西夏大军相遇,眼见西夏军队杀入边城,文淮立即挥军救援,入城后整个西夏军队却突然消失无踪;文淮因无故挥军入城,被加与叛逆之罪关入天牢,秋后处斩,株连九族!

  包拯与公孙策深知文淮为人忠义,那会叛逆宋室?加上事情扑朔迷离,包拯等誓要找出真相为文淮一雪冤情!

  真相渐渐揭开,包拯发现一切布局背后隐藏重大阴谋,而其中更有人假传圣旨,最大嫌疑者竟是仁宗亲母刘太后!原来郭槐被襄阳王收卖,不断以妖言迷惑太后,诬蔑文淮勾结西夏企图犯上作乱图谋不轨!为免仁宗江山不保,加上刘太后爱子心切,不惜冒书奏摺,再与边城将领设下陷阱,治以文淮叛逆之罪,以除后患!

  仁宗得知真相后,正是忠孝难全,杀忠臣难服天下,株太后却忤逆天伦!仁宗不知应该如何定夺
……

=== 飞头东官 ===

  仁宗爱妻郭皇后不幸病死宫中,仁宗伤痛下已,但丧礼过后,宫中竟传出皇后的飞头出现到处吓人,仁宗亦差点被吓坏了,包拯知事情必有古怪,为救好友仁宗,决定要查出真相。

  原来飞头东宫乃襄阳王与郭槐共同制造出来的幻象,务求令郭皇后所生之儿子失去继嗣之权,再拥立与襄阳王一党的西宫姚妃所出为皇太子,妄想日后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垂帘听政!更有甚者刘太后亦错信谗言,与襄阳王结成一伙!宫廷的权力斗争,杀人不见血,包拯、公孙策、展昭干涉其中,四面受敌,性命岌岌可危
……
  

                                  回前页